當前位置: 資訊> 2025上半年拖拉機行業新變化:蕭條中孕育著新機遇!
2025上半年拖拉機行業新變化:蕭條中孕育著新機遇!
上半年國內拖拉機行業銷售數據已公布,雖然相關平臺對增降幅諱莫如深,但這都掩蓋不了行業慣性下滑的真相。補貼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2024年輪式拖拉機公示銷量為27.82萬臺,經銷商開票金額超過了290億元,涉及生產企業222家,平均每家企業年度公示銷量為1253臺,而購機發票為2025年的輪式拖拉機銷量為10.03萬臺,有補貼公示銷量的生產企業已有204家,經銷商開票金額達到了107億元,目前平均每家企業公示銷售了492臺。
有了上半年的最為權威的補貼數據,基于行業的真實情況,分析一下當前國內拖拉機行業的競爭格局。
一、整體格局:雙寡頭主導,多梯隊并存
國內拖拉機行業呈現“雙寡頭主導,多梯隊并存”的競爭格局。
補貼系統數據顯示,2025年拖拉機生產企業仍超200家,行業雖處于‘諸侯紛爭’的混亂狀態,但有跡象表明,集中度正逐步提升,行業正邁向有序發展,這種狀態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長尾效應”正在消退。2014年補貼政策出臺之后,實施的是“一視同仁”的普惠性補貼,大小企業均受益。然而,等額補貼對中小企業和小品牌更為有利,導致國內拖拉機品牌數量激增,最高年份多達251家。這些小品牌的出現,瓜分了大量市場份額,使得頭部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急劇下降。
例如,2018年CR5市場占有率僅為36%,一拖東方紅和濰柴雷沃的市場占有率均低于15%,市場集中度到了歷史最低點。這導致了頭部企業的巨大虧損,體現了所謂的“長尾效應”。根據行業分析報告,2018年國內拖拉機企業虧損達到17.24億元,而2019年虧損為7.18億元。
二是“馬太效應”正在凸顯。“馬太效應”意指,一旦你擁有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未來的份額往往會進一步增加,《道德經》“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也是這個道理。
在拖拉機行業的具體表現是一拖東方紅和雷沃拖拉機的市場占有率持續上升,兩者的合計市場份額已超過45%,成為國內拖拉機市場競爭的主導力量。
2025年上半年東方紅和雷沃加起來市場占有率接近40%,其他品牌與“雙雄”形成斷崖式的落差,整體格局呈現“雙寡頭主導,多梯隊并存”的態勢。
二、跨國公司的影響力穩定提升
更深一步來了解國內拖拉機行業的競爭形勢。在分析國內拖拉機行業的競爭格局時,我們往往會忽視跨國公司,這是因為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克拉斯、麥賽福格森等在國內的業務有兩個特點:
其一,進口機型未在補貼數據體現。歐美幾大品牌進口的高端機型,只有在海關能查到數據,而并不能反映在農機購置補貼數據庫里,這可能導致我們對其真實實力的誤判。
例如,約翰迪爾的動力換擋8R、9R系列,凱斯的部分CVT系列產品,克拉斯的高端拖拉機系列以及芬特拖拉機等,在補貼系統就查不到,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在中國市場沒有銷售。
其二是跨國公司的拖拉機單機銷售額大而銷量少。在2024年國內拖拉機銷量20強中,我們并看不到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久保田等跨國公司身影,但并不是說他們就不強,如約翰迪爾在2024年通過補貼系統銷售了2229臺,凱斯紐荷蘭684臺,久保田2054臺,而2024年補貼銷量前20強最后一名的銷量為2421臺,但是約翰迪爾2024年補貼銷售額154366萬元,排名第6,凱斯紐荷蘭銷售額67277萬元,排名在第七名,補貼額才能看出企業的真實實力,在2025年上半年也存在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銷量排名靠后,而銷售額靠前的現象。
其實約翰迪爾、凱斯紐蘭、愛科、CLAAS四大歐美品牌在2020年之后市場占有率一直在潛滋暗長,并且在200馬力以上高端市場的占有率在穩步提高,其背后的原因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力量的推動。
近三年時間,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麥賽福格森、CLAAS在黃淮海地區的代理商數量一直在增長,前不久凱斯紐荷蘭在許昌地區開了一家4S專賣店。
今后幾年,高標準農田會達到15億畝,更多的組織化用戶和社會化大型服務組織的出現會給跨國公司的高端高效率拖拉機創造出新的需求機會,跨國公司在國內拖拉機行業的地位會悄悄地提高,國內拖拉機企業要對跨國公司保持高度的重視。
三、第二陣營動蕩變化,成為最大不穩定因素,也孕育著變革的力量
目前國內拖拉機行業的競爭格局,一是“雙雄”地位穩固,且市場份額在穩定增長,二是跨國公司競爭實力在潛滋暗長,三是第二陣營和新銳品牌排位在動態變化,成為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其中孕育著變革的種子和顛覆的力量。
最值得關注的是常發農裝和沃得農機。2025年上半年常發銷售7137,排名第四,但其銷售額99176萬元,比第三名的東風農機高出22000萬元,穩穩地排第三,說明常發的大馬力、高貨值拖拉機銷量要比東風農機多,也表明常發更掙錢。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企業是沃得農機,近三年時間,沃得拖拉機年銷量保持在15000臺的水平,排名在行業第四、第五,雖然實力已然不俗,但行業內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筆者意識到沃得拖拉機的真實實力是在考察過安徽潁上王崗村二手農機大市場之后。
在王崗村,保有量最多的拖拉機品牌,第一是東方紅,第二是沃得,二手市場上保有量之大,不僅彰顯了新機銷量的強勁與市場占有率的領先,也反映了二手機的高保值率與快速流通性。
2025年上半年,與同期相比,第二陣營的變化也很大,從銷量上看,去年位居行業前10強的某公司今年跌出了前20,坊間傳聞該公司在破產清算,與此同時,山東谷禾、洛陽萬年紅等品牌的排名在不斷的前移。
仔細觀察這些企業的產品,發現主要是低價格的中輪拖,在國內拖拉機企業切勿好高騖遠,高性價比的中小馬力拖拉機市場需求旺盛,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沃爾瑪、小米、拼多多等成功就是滿足了低收入群體的需求,近幾年種糧農戶大面積虧損,經濟實惠的農機本來就有巨大的需求。
四、工程機械跨界者的實力不容小視
觀察2025年上半年拖拉機行業銷量排名,可看到前20強中有不少工程機械行業跨界者的身影。
如英軒重工銷量1678臺,實現了近兩個億的銷售收入,2021年才入局的徐工農機銷量1490臺,銷售額超過兩億元,中聯重科銷量1331臺,銷售額17290萬元,另外實力不俗的駿瑪道實現了1個多億的收入,而駿瑪道公司前身也是工程機械制造企業,還有徐州凱爾、柳工、臨工等品牌,要么是工程機械跨界進入拖拉機行業的企業,要么有工程機械的基因。
目前除三一重工按兵不動外,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工程機械大佬悉數進入了農機領域,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家知名品牌,還有鐵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品牌。
工程機械企業干農機已經不算是什么新鮮話題了,但從2025年上半年的表現看,工程機械大佬們的實力值得被重視。
一是英軒重工。英軒重工行業銷量排名13位,而銷售收入排名9位,說明英軒重工不但有實力,而且業務結構合理。
二是徐工農機。徐工只比第10名少了一臺,也就是說徐工在短短四年多的時間里,實現了從行業新手到行業前10強的精彩蛻變,這背后反映了這家企業強大的戰略定力和雄厚的實力。
其三是中聯重科。2014年中聯重科以收購奇瑞重工的方式進入農機行業,10年沉浮,中聯重科近兩年終于找到了感覺,產品性能被市場所認可,不斷地有耀眼的產品推出,銷量和市場份額在穩步上升,行業地位得到提升。
在國內拖拉機行業中,擁有工程機械背景的企業已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令人矚目,這些企業都有強大的背景和雄厚的實力,有實力去沖擊第一陣營。
五、洛陽系實力潛滋暗長
國內存在著山東濰坊、河南洛陽、浙江寧波、蘇錫常四大主要的拖拉機產業集群,2022年約翰迪爾關閉寧波工廠之后,寧波系沒有了龍頭企業,迅速衰敗,以東風農機、常發農裝、沃得農機、久保田為支柱的蘇錫常產業集群實力越來越強,由于長期執行內部深度自制戰略,洛陽產業集群呈現一拖獨大,群星寥落的格局,與濰坊系相比,洛陽產業集群存在感很弱。
但近兩年明顯地看到洛陽拖拉機集群有卷土重來的趨勢,一拖東方紅仍然是洛陽集群乃至全行業的中流砥柱,在和濰柴雷沃的龍爭虎斗中促進了全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另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洛陽萬年紅和豐收芬美得兩家企業,連續兩年進入行業前20強,洛陽系的突出表現,一方面說明企業找到了如何應對福田系的獨特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也證明洛陽拖拉機產業集群的深厚的底蘊。
后記:整體看,國內拖拉機行業已經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行業呈現“雙寡頭主導,多梯隊并存”的競爭格局,同時又蘊藏著很多變數,如歐美跨國公司實力潛滋暗長,第二陣營企業實力和排名的動態變化,新銳品牌實力變化,以及產業集群之間實力的此消彼長等,總之國內拖拉機行業競爭格局非固化,行業充滿變數和多種可能性。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