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
小程序

中國純電農機“首戰”漢諾威:知申禾行挑戰歐美百年巨頭

作者: 本站發布時間:2025年11月10日 收藏

  2025年11月9日,全球農業機械行業的"奧林匹克"——德國漢諾威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AGRITECHNICA)盛大開幕。在這個被譽為"全球農機技術風向標"的頂級展會上,來自中國的知申禾行攜其旗艦產品知禾E904i遙控純電拖拉機首次亮相,標志著中國高端智能農機實現了向全球農業機械技術最發達市場的歷史性突破。這是中國農機產業從"追趕者"到"引領者"角色轉變的重要里程碑。

  從落后到領先:中國農機的電動化逆襲之路

  回顧歷史,中國農機產業長期處于追趕狀態。在傳統燃油農機領域,以德國、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憑借百年技術積累和品牌優勢,牢牢占據著全球高端農機市場。中國農機企業多年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在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上始終難以突破。

  "全球的拖拉機按變速箱技術可以分為四代,目前德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主流機型已經是三四代,國內的主流機型還處在第二代和第一代,而第三代技術則還在發展初期,"知申禾行CEO陳擁軍坦言,"可以說兩者完全不是同一個時代的產品,差別就像是桑塔納和小米SU7。"

  國外發達國家拖拉機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而國內的拖拉機技術是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發展。這種技術代差的背后,是歐美企業在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上長達上百年的技術積累。"一臺柴油發動機需要幾百個精密零部件,每個零部件背后牽扯到大量復雜工藝,比如特鋼制造工藝、殼體鑄造和曲軸等核心部件的鍛造,這些其實也是歐美大企業的核心技術,他們已經積累了上百年。變速箱技術也是超級復雜,涉及到材料學、動力學、控制學等多個學科的技術。而國內起步非常晚。"

  然而,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中國農機產業找到了"換道超車"的機會。依托中國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智能控制等新能源產業鏈的全球領先優勢,以知申禾行為代表的企業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技術路線。

  "電動化則不需要再關注發動機技術,而電池技術又是最穩定的一種能量輸出技術之一"陳擁軍解釋道,"今天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已經能和歐美基本打平,甚至有一定領先優勢。我覺得農機未來也會走一樣的路。"

  知禾E904i的誕生,正是這一戰略轉變的集中體現——它不是在傳統燃油技術上追趕歐美,而是在純電農機這一全新賽道上實現了技術領跑。

  在歐洲某權威機構的技術市場分析報告中,該機構將知申禾行的知禾E904i與來自德國的全球頂級農機品牌Fendt的e107 Vario并列比較。這是中國農機企業首次被歐洲權威機構置于與傳統豪強同等的技術地位進行評估。

  國際化基因:從研發之初就瞄準全球市場

  知禾E904i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軍歐洲市場,與知申禾行自創立之初就確立的國際化戰略密不可分。"我們從來不把自己定位為一家只服務中國市場的公司,"陳擁軍表示,"從項目啟動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按照全球最高標準來設計產品,目標是打造一款能夠在全球任何市場都具有競爭力的純電農機。"

  這種國際化視野的形成,也與陳擁軍個人的職業經歷戚戚相關。大學畢業后,他獲得了同濟大學首批德國交換生項目的機會,隨后在芬特(Fendt)工作了近十年。"芬特是全球最早推出無級變速CVT拖拉機的制造商,被業界譽為'拖拉機界的勞斯萊斯',"他回憶道,在那里的工作經歷讓他深刻理解了歐洲市場對農機產品的要求和標準。

  回國后,陳擁軍曾擔任中聯重科農機副總裁,也擔任過其他重型設備制造集團集團總裁,曾主導研發了國內首款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端大馬力拖拉機,也曾擔任中國拖拉機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十三五規劃技術專家。這些經歷讓他對中國農機產業的現狀和未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最大的優勢還是團隊,"談到知申禾行的競爭力時,陳擁軍強調,"我們團隊的主要核心人員在行業內都已經摸爬滾打了二三十年,對傳統農業機械的理解非常深刻。我在其他企業做高管的時候就開始研究電動化,之后又有機會與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合作了農機AI轉型項目,系統性地學習了AI,在農機、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三大領域都有很多技術積累。"

  這種國際化視野體現在產品研發的每一個環節。早在知禾E904i的研發階段,知申禾行就廣泛吸納了來自德國的拖拉機技術專家參與。多位曾在歐洲頂級農機企業工作多年的德國工程師對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持。他們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經驗,更重要的是對發達國家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對產品質量的嚴苛要求。

  部分德國技術專家曾對知申禾行的產品在中國、德國都進行了測試,并在歐洲的實際農業生產環境中進行長時間測試驗證。德國專家對產品的很多細節提出了嚴格的意見和建議,從操控界面的人機工程學設計,到與歐洲常用農具的兼容性,每一項都經過了反復測試和優化。正是這種"不將就"的態度,確保了知禾E904i不僅滿足中國市場需求,更能夠達到歐洲市場的嚴苛標準。

  挑戰行業標桿,與國際大牌產品同臺競艷

  在漢諾威展會上,知禾E904i與國際大牌產品同臺亮相,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動力系統創新:知禾E904i采用了創新的雙電機設計——一臺90馬力電機(峰值122馬力)用于驅動,另一臺同等功率的獨立電機專門驅動PTO(動力輸出軸)。這種設計使得拖拉機在進行高負荷作業時,驅動和PTO輸出可以獨立優化。

  "車和拖拉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陳擁軍解釋道,"汽車一般追求極致加速性,比如3秒破百,而拖拉機追求的是克服巨大阻力后的動力穩定輸出,拖拉機的技術核心不是發動機/電機的高轉速,而是低速大扭矩下的可持續性。"

  他進一步舉例:"柴油拖拉機在犁地時,犁片需要切入堅硬的土壤,這時地面的阻力非常大,拖拉機需要開低速擋,發動機的額定轉速是2300轉,你要通過變速箱多級傳動把速度降下來,此時的扭矩輸出達到峰值,才能拉動犁刀往前走。電動農機也會面對類似的問題,要想利用電池、電機通過系統控制技術完美復現,甚至超越燃油拖拉機的性能,需要很多技術上大膽的嘗試、創新和試錯。"

  智能操控革命:知禾E904i最具顛覆性的創新之一在于其遙控操作功能。操作人員無需坐在駕駛艙內,可以通過手持遙控終端在安全區域完成所有作業。配合可選裝的自動駕駛系統,作業路徑精度可達厘米級。這種設計徹底改變了傳統農機的操作模式,不僅大幅降低了操作門檻,更顯著提升了作業安全性和舒適性。

  "電驅拖拉機要比燃油機從系統架構上更適合智能化,"陳擁軍指出,"電動化使系統通訊和自動控制能力大大提升,比如一臺手動擋拖拉機是很難實現自動駕駛的,需要加裝一系列復雜的機械執行機構,比如用一些物理手段把離合'按'下去,整個系統會特別不穩定,短時間示范演示還可以,實際長時間可靠作業不現實。"

  他進一步解釋了AI智能化的優勢:"比如播種環節,你的行間距要控制得非常好,間距過密作物之間會互相搶養分,間距太大又會浪費土地。傳統拖拉機的問題是人的大部分注意力會被駕駛分走,如果播種機可以和拖拉機通訊并進行協同作業,那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而且這種工作天然適合ACS(自動控制系統)或者AI來做——大部分時間里,你只需要坐在駕駛室里監督拖拉機工作。"

  傳動系統優化:為了最高效地將動力傳遞到地面,知禾E904i以基于新能源架構底層重新設計了變速箱,實現了駕駛的無級變速,使用體驗可與Vario變速箱媲美。PTO輸出軸配備兩擋變速,可實現無極調速,充分滿足各類農具的動力需求以提高整機和農機作業的效率,并降低能耗。

  電池與充電技術:知禾E904i搭載寧德時代(CATL)生產的105kWh磷酸鐵鋰(LFP)電池組。LFP電池技術以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安全性著稱。配備的熱管理系統可使電池在-20°C至60°C的環境溫度下穩定工作,通過加熱和冷卻系統適應各種氣候條件。電池管理系統提供全方位保護,防止過度放電、過流、過熱和低溫損害。

  知禾E904i還采用了600V高壓平臺,確保高轉換效率。根據作業條件不同,單次充電可支持4-7小時的連續作業。"充電36分鐘可以從20%充到80%SOC,一小時左右充滿,"陳擁軍介紹道,"用戶上午干完活,中午吃個飯休息下,下午就可以繼續工作了,基本不耽誤作業。"

  引領全球農機產業綠色轉型

  可以說,今年的漢諾威國際農機展只是開始。它向世界證明,中國不僅能夠制造農機,更能夠創造引領行業發展的高端智能農機;中國企業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更有能力在全球最挑剔的市場上與傳統巨頭同臺競技。

  未來,在全球農業面臨氣候變化、勞動力短缺、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戰的背景下,純電智能農機代表著行業發展的方向。知申禾行正在用實際行動推動這一轉型進程,為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正如德國《農業技術》雜志在報道結尾的評論:"來自中國的知禾E904i,或許將成為推動全球農機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重要力量。在這場關乎農業未來的技術革命中,主角不再只是傳統的歐美品牌,來自東方的創新力量正在改寫游戲規則。"

  這場在漢諾威揭幕的新篇章,是中國農機全球化征程的開端。知申禾行,這家將"知行合一"作為發展理念哲學的中國企業,正在用創新和實力向世界證明:中國農機的未來,不僅在中國,更在全球。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
日韩人人妻区一中文字目_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老司机_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_CAOPORM国产精品视频免费